改革前:高考分为文科和理科,有四门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或文学综合);改革后:取消文理科;采用“3+3”考试模式,即除语言和数字外的必修考试,以及物化、政治、历史、地理和地理六门考试中的三门。
新高考改革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1、考试科目变化
改革前:高考分为文科和理科,有四门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或文学综合);
改革后:取消文理科;采用“3+3”考试模式,即除语言和数字外的必修考试,以及物化、政治、历史、地理和地理六门考试中的三门。
2、影响:
文理科的划分束缚了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理分院后,对于理科学生来说,他们整天只关注理化学生,质疑海战术,并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然而,从表面上看,他们忽视了自己的日常情操和对文史知识的理解,使得他们进入大学后缺乏文化底蕴。
对于文科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注重历史政治文化知识的积累,缺乏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到考场就刻苦背诵,这完全是“应试人才”的培养。显然,这也是一个主要缺陷。
没有文理科的划分,不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综合文化素质,也不利于学生在大学阶段继续发挥综合优势。它还为学生在大学阶段提供了各种选择,并为他们未来的就业生活提供了更多方向。
新的高考模式是什么
1、第一种模式:“3+3”模式
“3+3”模式:全国有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海南6个城市;也就是说,没有艺术和科学部门。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这三门必修科目外,学生还可以从高考制度下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这六门科目中选择三门科目。然而,在选择科目时,考生需要注意高校的一些专业。这三门学科中的一门或两门都有具体要求,例如要求必须选择物理学科。
2、第二种模式:“3+1+2”模式
“3+1+2”模式:全国有8个省选择“3+1+2”模式,即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其中,“3”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这三门学科;“1”指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一门;“2”是指考生在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门学科中选择两门,所选考试由各省提出,评分后的分数通过评分计入考生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