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大全

懂副业 19 0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大全

对于高中历史的科目复习,其实历史的必背知识点有很多,学生们必须好好地归纳并且掌握,那么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大全 第1张

高考历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 中国史(12个一级考点)

一、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德形成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代:内外朝制度;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节度使制度;科举制。

(3)宋代:二府三司制;转运使、通判。

(4)元朝:中书省制;行省制度,宣政院,土司制度。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设立军机处。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商周:集体耕作(刀耕火种;千耦其耘)。

(2)春秋战国以来:个体农耕(小农经济;铁器牛耕;直辕犁到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3)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均田制);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

(1)西周:工商食官制度

(2)春秋战国以来: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冶铁,制瓷,纺织。

考点3:商业的发展

(1)春秋战国:出现大商人;私商成为主体;形成商业都会。

(2)秦汉汉朝:重农抑商;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制度,统一铸币。

(3)隋唐:坊市制;官商分利政策。

(4)宋元:交子;商业税收成为重要税源。

(5)明清:商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

考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资本主义萌芽

(2)重农抑商政策

(3)海禁政策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新儒学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3: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

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四)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1:科技成就

(1)天文历法

(2)数学

(3)农学

(4)医学

(5)四大发明

考点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汉字的演变;书法艺术。

(2)绘画:东晋顾恺之;隋唐阎立本及吸收外来绘画风格;宋代风俗画;明清文人画。

考点3:文学成就

(1)《诗经》;楚辞

(2)唐诗;宋词;元曲

(3)明清小说

考点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戏曲的发展演变

(2)京剧崛起

二、近代中国

(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1: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

(4)甲午中日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2:辛亥革命

(1)同盟会的建立

(2)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建立与《临时约法》

考点3:五四运动

考点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

(2)中共二大

考点5: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三民主义的发展;北伐战争。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3)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侵华日军的罪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4)重庆谈判和国共内战。

(六)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考点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艰难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95年

(2)初步发展:1895-1912年

(3)短暂春天(1912-1919)

(4)茂盛夏天(1927-1937)

(5)萧瑟秋天(1937-1945)

(6)绝境冬天(1946-1949)

(7)迎来新生:1950-1952年

(8)最后归宿:1953-1956年

考点3:思想解放的潮流

(1)开眼看世界

(2)中体西用

(3)维新思想

(4)三民主义

(5)新文化运动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现代中国

(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考点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两个会议,两部法律,三大制度。

考点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了解)

考点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考点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九)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1:20世纪五十年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2)步入国际舞台的两次重要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2:20世纪70年代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邦交正常化

(4)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

考点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1)外交政策的调整

(2)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考点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考点3:大众传媒的发展

(十一)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考点2:毛泽东思想

(十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考点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考点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考点3: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部分 世界史(12个一级考点)

一、古代世界

(一)古代希腊、罗马

考点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制度: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2)罗马法: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

考点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

(2)苏格拉底

二、近代世界

(二)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点1: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复苏

考点2: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点3: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成熟

(三)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考点3:工业革命

(四)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1:英国

(1)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

(3)责任内阁制

(4)议会改革

考点2:美国

(1)北美独立战争

(2)《独立宣言》

(3)1787年宪法

考点3:法国

(1)法国大革命

(2)1875年宪法

考点4: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宪法

(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空想社会主义

(2)《共产党宣言》

考点2: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

(六)近代科学技术

考点1: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

(1)哥白尼

(2)伽利略

(3)牛顿的经典力学

(4)达尔文和进化论

考点2:蒸汽机的发明

考点3: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三、现代世界

(七)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1: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考点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考点3:“斯大林模式”

考点4: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赫鲁晓夫改革

(2)勃列日涅夫改革(了解)

(3)戈尔巴乔夫改革(了解)

(八)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2:罗斯福新政

考点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对干预的调整

(2)发展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了解)

(3)建立福利型国家

(4)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一体化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中国的振兴

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十)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国际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及世界银行)

(2)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考点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从欧共体到欧盟

(2)亚太经合组织

(3)北美自由贸易区

考点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十一)代科学技术

考点1:相对论和量子论

考点2:第三次科技革命

(十二)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1:文学的主要成就

(1)浪漫主义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

(3)现代主义文学

考点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印象派绘画

(2)现代主义绘画

考点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

考点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高中历史常考知识点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三、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一清朝科举制

五、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

作用: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6.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7.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28.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9.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考历史怎么复习比较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不要人云亦云,随大流。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因为在复习过程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导致前面部分没弄懂,后面的部分也没有学好,因此建议学生在寒假阶段通过自学复习或者一对一针对性的辅导来弥补知识上的缺陷,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勤思多问,不要因为面子问题不敢发问,新东方一对一宋苗苗老师建议学生在弄不懂的问题上多问同学,多问老师。考生除了自己不断地总结经验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地去向老师请教,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清清楚楚,每个概念明明白白。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充分利用寒假这段时间,高效复习。

历史复习的技巧方法

1、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对内容掌握的不好多花时间,复习要系统化。

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至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