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图谱之低风险篇:全面净值化时代 市场上还有保本理财产品吗?丨21理财私房课

农百科 80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方海平 实习生王文玉 上海报道 在上一个经济高速增长、金融自由化的市场周期中被“宠坏”的投资者们,经历了P2P爆雷和清退,银行理财、信托、私募及资管计划的净值化改造后,对新的理财市场还有点无所适从。

首先第一个困惑是,市场上还有保本的理财方案吗?

最省事的方案,让资金躺在银行账户里不做任何处理,实质就是活期存款。同样保本但比活期存款收益相对高一些的,还有期存款、大额存单等形式。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居民存款总额已经突破100万亿元,根据这一数据及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我国的人均存款为7万元左右。

除了存款,另一个保本的品种是国债,国债和存款一样,被视作安全等级最高的投资品种。事实上,市场一般会将10年国债收益率当做无风险收益率的代表。

不管是存款还是国债,相比之下高出来的那部分收益是通过牺牲一定流动性来获取的,这一逻辑贯穿了所有理财行为。

另一个可以用来获取更高收益的方式就是提高风险容忍度。

保本和风险的取舍

显然,存款这种保本类的管理资金方式并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主要是收益太低。目前,10年中债国债收益率为2.8841%,整存整取方式下5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75%,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3%。

现如今,我们看到很多理财产品的销售宣传上都会附带一句“理财非存款,投资有风险”的风险警示语,这是打破刚兑之后将风险意识引入理财市场的必要做法,目的是让投资者清醒地识别理财与保本存款之间的本质区别。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部分固收类理财产品,在风险等级评定中往往属于较低风险产品,即使它们的底层资产也主要投向国债、存款等,但二者仍有本质区别,不允许出现“保本”,必须提示“存在本金损失的可能”。

这一本质区别,即资金直接存放于银行存款结算账户与通过资管机构去投向相应资产,前者享受一层50万存款保险的安全保障,后者承担一层资管机构破产以及其他诸如资金挪用的道德风险等,这种风险上的差异也体现在收益的细微差异上。目前,银行现金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多在3.2%左右。

逐渐消失的4%

这些收益率在3%左右的低风险理财产品,从现实角度来看,其安全性比较高的,大多数时间都能达到“保本”的目的。货币基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等,还兼具高流动性的特点,在安全性和流动性上对投资者而言不成问题,但3%的收益多数时候也不能满足投资者跑赢通胀的需求。

如果要求收益率进一步往上,势必将面临更高的波动和风险。在过去一段时间,不少渠道出现了一些安全性类似,收益率在4%以上的“变体”理财。之所以说是“变体”,因为它并非通过主要资管渠道发行和销售。

一个典型的“变体”品种是智能存款,是由地方小银行或互联网银行“创新”推出的产品,由于标榜“保本”同时在网络流量平台上推销,一度十分活跃。

“我们做银行拉存款这么多年,从来没感觉到上量这么快,跟某大型互联网平台系统对接之后,规模肉眼可见的蹭蹭往上涨。”某小型城商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不过很快,由于监管要求,大量这类产品纷纷从平台下架,目前已所剩无几。记者发现,大量投资者仍在各种渠道上寻找此类产品,因为相比同等风险的其他产品,4%的收益率非常吸引人。

由于合规性问题,在监管的要求之下,这些产品正在退出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的另一个被大力营销的收益“4%”的安全品种,是一些保险机构推销的年金险产品。

记者近期被推荐了一款预定收益4.025%的年金险产品,对方不断强调的卖点正是:安全保本、跑赢通胀,利率下行期锁定未来收益率。营销人员强调:“预定利率为4.025%的产品正在不断地下架,越来越稀少,很快就买不到了。”

2019年8月,银保监会下发通知,将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预定利率审批标准从4.025%下降至3.5%。

保险理财靠谱吗?

保险理财也是一种广义上的理财方式,并且一度受到市场的欢迎,但保险的根本仍然是保障为主,监管要求亦十分严格,即使是年金险这种安全性高的理财型保险,其投资门槛和方式也与其他理财产品大不相同。相对门槛更高、形式更为复杂,期限长、流动性差、投资金额高。

对于流动性和收益率没有太高要求,但十分看重安全性的投资者,保险公司的这类理财型产品也是一个可选项。以年金险为例,不管是教育金还是养老金等,从理财的角度而言,都是强制储蓄的名目。

“我们的年金险目前收益率稳定在4%-4.5%。”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从理财的逻辑来看,同样风险等级的其他产品,这种收益上的优势可视作对牺牲的流动性和投资门槛的补偿。

“我们常说的保险理财,它不是理财产品,它是一款年金保险,年金保险是法律合同,具有契约属性。年金理财险对于工薪阶级来说是一款强制储蓄的工具,在应对人生必然要面对的支出,比如教育金、养老金可以做到专款专用。对于中高阶层的客户,可以做到科学配置,终身增值保值,财富传承,资产保全。”一位大型保险公司人士对记者介绍年金理财的优势。

一种小众的低风险理财方式

还有一种理财方式不常被人提起,但由于短期内惊人的收益率而广受欢迎,即国债逆回购。全名是“债券式质押式逆回购”,可能这个名字就已经将大量小白投资者拒之门外了。

简单解释,即是一种短期借款,投资者把资金按照一定的利率、一定的期限借出去,融资方以国债作为抵押品,到期归还并支付利息,并由国家清算机构担保交收。

“以国债作为抵押”、“由国家清算机构担保交收”,可以看出其安全性非常高。逆回购品种的期限最短为1天,最长182天。其他期限还包括2天、3天、4天、7天、14天、28天、91天。

这类产品收益如何?逆回购的收益率跟市场的资金面紧密相关,遇到资金面紧张,市场需要钱的时候,一般是临近季末、年末时,逆回购的收益率就会明显飙升,最高时曾有收益率高达97%的记录。平时短短几天之内获得百分之几十的收益率也不少见。

不过,从这种时点性很强的特点来看,这种方式不能作为投资者对资金做长期规划安排的主流理财方式,只是一种灵活的支配闲置资金的安排。

理财市场几大趋势

从投资理财产品的角度来看,需要明确近期理财市场的几个大趋势:

第一,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理财市场将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面向个人发售的各类理财产品净值型成为主流。

与此同时,由于以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们在过渡期结束之后,少部分难以化解的特殊资产经报备和获得监管允许之后,仍有特殊处理的空间,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上仍会是新老产品并存的局面,但是老产品的总规模一定是逐步减少的,直至最后消失。

第二,监管高度关注在存款或大额存单基础上衍生出的一些变相的保本理财产品,诸如结构型存款、智能存款等。在监管要求之下,这些产品正逐步下架,目前个别平台上仍有个别资管机构推出类似产品,但这类产品不符合新规精神和监管规定,一定会逐步消失。

第三,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长期而言,市场无风险利率会持续下降或维持低水平,保本类理财(广义上的“理财”,包括存款、国债等)或低风险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无风险利率强关联,它们的收益率持续走低也是大势所趋。

第四,随着标准逐步统一,理财市场上面向广大投资者发售的理财产品在形式上越来越趋同。根据现有牌照和政策规定,个人投资者可投资的包括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的产品。高净值客户除了这些选择以外,还可以投资信托机构、私募基金发行的产品。

正由于产品形式的趋同和资管机构的多样化,理财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投资者”成为机构越来越看重的资源,为了争夺客户,理财投资者中涉及到的各类成本费用或逐步降低。

21世纪资管研究院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旗下聚焦大资管的智库平台,旨在为大资管领域搭建一个交流讨论和共同研究的生态圈。内容涵盖各类资管新闻、资管研究报告等,重点栏目包括《对话资管30人》《21资管+》《21理财私房课》《对话大财富》《债市特供》等;日常活动包括资管论坛、闭门研讨会、视频直播等。相关内容及产品主要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及21世纪资管研究员原创生产,部分面向大众开放,部分为会员机构服务。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标签: 理财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