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务是好事,千万别给钱

农百科 144 0

  acebook看到一位妈妈分享儿子做家务的奖励机制,有点意思。

  说儿子在家完成一定家务,就会得到付费鼓励。如清理猫砂、喂养动物和回收垃圾等杂务,每两周能得到26澳元(124元人民币)。如果完成一些额外的工作,比如洗车或洗完一筐衣服,可以另外得到10澳元(47元人民币)。

  这是她给儿子做的任务表,钉在地板上,激励儿子积极做家务。

  孩子做家务是好事,千万别给钱

  不少网友质疑这个方法,问奏效吗?她表示很有效,并且达到了自己用家务激励让孩子学会理财的目的:“他每两周花16澳元,就可以省下10澳元,到目前为止,他已经从Xbox买了两款游戏。”

  对于这个效果,网友态度不一:

  有人认为,妈妈频繁地给出了太多的钱,她应该期望儿子免费做这些家务。有人认为,她是在帮助儿子养成好的储蓄习惯。

  怎么说呢,如果只从妈妈的目的出发——让儿子学会用钱,这个方法没有错。不过把家务活和付费绑定在一块,产生的“化学反应”,似乎有那么点不对劲。

  孩子做家务是好事,千万别给钱

  付费,给人一种买卖契约的感觉。我给你干活,你付我钱,包裹了一层交易成分。虽说这种方式也能锻炼孩子对金钱的概念,但还是弊大于利。

  网上就有妈妈参照了类似的奖励机制锻炼孩子,结果孩子不但没学会用钱,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做什么事都要讨价还价,不给钱就不愿意动。

  后来这位妈妈左右为难,如果中途取消她在孩子眼里就成了不守诚信的“坏妈妈”,继续又觉得不妥当,怕孩子越演越烈。

  还有《变形记》里的张迪父亲的做法和用付费激励孩子家务,有异曲同工之处。

  儿子不愿意参加节目,父亲用钱的方式和他商讨,只要他答应参加节目15天就给5000。

  结果张迪是去参加了节目,但从他的表现来看,并不理想。上学不认真、叛逆、跋扈,不过他却坚持在做网络主播,以收别人的打赏为乐,他喜欢钱,认为钱无所不能。

  孩子做家务是好事,千万别给钱

  用钱来激励孩子,尺寸需要掌握得当,否则孩子极有可能会被陷入金钱的漩涡,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孩子做家务是好事,千万别给钱

  其实,每个孩子一开始是喜欢家务的。

  回想身边的孩子,两三岁他们就嚷着要帮助妈妈做这做那。看妈妈洗菜想抢着来,看妈妈晾衣服要试试,看妈妈拖地迫不及待要去扛拖把。每次允许他们加入,完成后都开心的不得了。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通过家务他们获得了成就感和长大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自我现实是重要的需求,这里不分成人小孩。

  孩子需要通过成就感,获得自信,感受自己的价值所在。这种满足感比任何物质奖励和表扬都来的充实。

  4岁半的女儿已经开始陆续学着做一些家务,譬如,拖地、叠衣服、整理床铺,最近开始学习洗碗,因为刚开始接触,我和她分工,让她负责冲洗,我来洗第一遍。

  我们没有给过她任何的物质奖励。一开始会口头表扬,“真好,你又学会了一项本领”、“妈妈太高兴了,你能帮忙做家务”。最近我们改为击掌,即每次完成一项家务,我们击掌一下。

  她做的乐此不彼。

  孩子做家务是好事,千万别给钱

  孩子做家务是好事,千万别给钱

  想起网上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大约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讲家人和客人的区别。

  “家人是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互相帮忙的,然后自己的事情也会自己做,家人不是只有一个人常在那里休息,然后吃饭的时候就那个人没有事在做,然后就是做在那里休息。客人就是他吃完东西,然后在家里玩玩以后,他就会走了。”

  小女孩口中家人和客人的区别,也是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家务是全家人的事,你是家里的一份子,所以需要一起来完成。

  孩子学习做家务,和学习兴趣启蒙一样重要。家务是一项技能,它能帮孩子获得自信、独立、责任感。

  知道么,奥巴马给孩子制定的家规中,有4条都与家务有关;美国超级富豪洛克菲勒家族六代精英,没有一个败家子,就是因为承袭家规,让孩子从小记账做家务。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热衷于帮忙家务,鼓励他。

  但千万别用物质奖励他。

  因为这么做,他会学到势利,而非自信、独立、责任感。

标签: 家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