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词汇:剩女(转载)

农百科 122 0

  27个月前,“剩女”名列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时至今日,大龄未婚男女在同步消化和累积,中国婚姻市场进入了“剩男”时代,但公众的目光仍聚焦“剩女”。“剩女”承受着比“剩男”更大的社会压力。她们年过28岁就算“剩”了,而男性可以被容忍到35岁。

    在“剩女”这个反动词汇背后,其实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优秀女性。她们有事业和故事,有追求和要求,有技能和情趣,有圈子和朋友,只是没有结婚。

    她们之中,绝大多数不拒绝婚姻,只是拒绝不完美的选择。她们也想找到“真命天子”,但或者是运气还没到,或者是未婚男人跟她们想的不一样。她们有的选择继续单身,有的被迫进入相亲和猎婚市场。

    她们并不孤单,只是偶尔焦虑。社会对她们最小的帮助,应该是宽容;男性对她们最大的赞美,应该是真爱。毕竟,她们的状态既是自我选择也是社会造就的结果,她们没有伤害谁。

    单身和婚姻一样,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在婚姻门外,让我们倾听她们自己的“剩(圣)女心经”。

    性学家解读当下婚恋生态

    为何剩女特别多?

    单身的人怎么才能维持幸福?这需要他们所居住的城市足够大,持有不婚或者晚婚念头的人足够多,多到组成一个大池塘,单身的人就可以在其中自由游弋,排列组合。

    《海蒂性学报告》中写道: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职女性数目飞涨,使女人大体上不再依赖男人的经济资助。不断增强的独立性使女人对婚姻有了更高的情感要求,宁可离开负面的爱情关系,也不愿委曲求全。这直接导致当时的美国离婚率达到50%,且大多数离婚是女人提出的。

    如今,中国都市女性在职场上的成功却没有为她们带来男女关系上的主动权,城市中出现了大量期待婚姻,却找不到合适对象的剩女。

    女人跑得太快,男人跟不上

    与父母辈传统的期待和焦虑相比,很多单身女性都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得很充实,貌似她们的生活可以不需要男人。而香港两性专家何式凝却认为,主动单身也是一种无奈。

    “当然这些女性不是被谁强迫单身的。如果‘主动’是这个意思的话,肯定很多人的单身选择都有主动的成分。但如果婚姻是一种生活的良性改变,大多数人不会排斥改变,不会排斥婚姻。”

    何式凝认为,在大都市中,女性跑得太快了,男人没有及时跟上,所以跑得快的女人找不到另一半。“女性的社交的基础肯定比男性好,念书成绩也不会比男人差。而在现代职场,男人的传统优势无从体现,因此相形之下,他们跑得越来越慢了。”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女性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选择大城市生活。在大城市,这些年轻女性有独立经济来源、独立生活空间和完整的单身生活圈,她不需要婚姻让她摆脱父母的束缚或者获得自由和经济支持。一方面有大量为单身女性打造的时尚杂志、物质空间和消费场所,让她们看到了生活充满无限可能性;另一方面女性长辈的生活让她们觉得按部就班结婚生子其实也不是一条好路。她们总有一种突破父母生活局限的渴望,迟迟不甘心去选择一个平庸的男人和平庸的生活。

    《海蒂性学报告》的作者雪尔。海蒂指出:“在传统的婚姻模式中,女人必须为丈夫和孩子提供稳定的基础,让他们外出顺利,但女人本身的生活空间和时间却受到了很大限制。对传统女性来说,婚姻并不是她的后援,而是她的人生。”显然,这不是当代女性所要的生活。全球化背景之下,当代中国女性有开阔的眼界,美好生活的样板在她们面前层出不穷。可是在现实的夫权社会中成长,中国女性的习惯思维是应该有一个男人把自己带入更美好的生活,于是,正如李银河所说,婚姻生态中出现了“甲女丁男”现象。女人找比自己出色的男人,男人找比自己弱的女人,按照这个规则,最后剩下的是偏远地区丁男和高素质、高收入、高要求的大城市中的甲女,而甲女现在想找超甲男,尴尬的错位就此形成。

    怎样的婚姻才是给人生加分的婚姻?剩女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虽然不加分,但是也不失分的单身生活。

    难以坚守的婚姻选择

    在《海蒂性学报告》里记载着这样一封来信:我的父母一直很相爱,他们好像从来没吵过架。母亲是百依百顺的全职家庭主妇,她的生命围绕着丈夫的生命而存在。我父亲虽然主宰一切,却不是个暴君,他尊重并且关心我母亲。

    这种婚姻是剩女心目中的完美关系。很多单身女性经历了现实的失望,试图退回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角色。海蒂表示,就离婚率逐年上升的情况来看,传统婚姻并不会更加稳固。女人已经走出了家庭,时代已经改变了,一切不可能再回到从前。

    何式凝近年的研究课题之一是中年师奶(广东方言,指家庭主妇)。研究后,她最深切的感受是,无论你的婚姻有多幸福,无论你和老公有多恩爱,在今天这个社会你必须独立、自强。“比如说一些并不花心的好男人,50岁时忽然和年轻的女生私奔了。如今男女都很难坚守自己最初的婚姻选择,而男人的选择自由度相对大很多。”

    李银河则认为,现代女性的婚恋生态有点失范的感觉,“女人有独立经济收入之后,在社会上的行为规范也变了。都市女性的传统婚恋观念已经被打破,她们被裹挟前进,对新观念的理解还模糊不清,就有失范的痛苦和焦虑”。

    五六十年代的婚姻都是整齐划一的。“双方年龄差距很小、收入差距很小。所以大家嫁的男人也都差不多。”而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大和社会阶层的剧烈变化,婚姻与职业一样,成为获取优势资源的手段。目前中国女性工资收入是中国男性的75%.在职场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女性,希望通过婚姻让社会资源重新调配。

    何式凝说,大多数中国女性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的双重标准之下往往无所适从。 “女生没有毕业时,往往接受的是男女平等的教育。爸爸妈妈总是把你保护得很好,教育你要好好读书。但是当一个女生毕业后到外面找工作,或者找男朋友的时候,她会发现有很多男女不平等造成的生活压力。”

    在职场上,说一个女人能干、有领导能力绝对是褒义词,而在婚恋的范畴内,这些优点往往是缺点。海蒂说:女孩子很早就学会了过双重文化的生活,她们待在男人身边的时候,行为必须改变,不得自作主张,少说话,专心听男人讲话,多给男人时间表现他自己,顺从男人。在《海蒂性学报告》中,58%的女人说,她们有时会感到,她们的朋友不敢在公开场合驳斥男人的言论或公开反对对女性不利的意见。

    同样的双重标准还体现在性观念的问题上。雪尔。海蒂认为:“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女人,对于要不要,什么时候和男人发生关系都心神不宁,充满疑问。性革命之后,大众接受了女性不需要结婚也能有性生活的观念,这使得女人处在非常艰难的位置上。如果爱一个男人,她必须和他做爱,看看这段关系能否发展下去。《海蒂性学报告》中有个女人这样说:刚开始的时候,根本不可能看得出他是喜欢你还是想和你做爱。所以要发掘合适的对象,只能各就各位,跑!跟他做爱,试试看。”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男人要求每个和他交往的女人都和他上床,可是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男人都不愿接受性经验太丰富的女人做妻子。

    困惑不仅出现在民间,也出现在学术界。很多议题目前普遍没有定论,各国的两性专家、社会专家、心理学专家都有不同的见解。说到女人味,《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的作者约翰。格雷坚持认为:为了使男人始终对女人具有吸引力,男人必须保持并表达出他的阳刚之气。同样,为了使女人始终对男人具有吸引力,女人必须始终表现出她的阴柔之质。而李银河认为:有的女人愿意做小鸟,也有的女人愿意做人;有的女人愿意做春藤,也有的女人愿意做树。因此,新时代的“女人味”里面不仅应当包括温柔、美丽、顺从,还应当包括聪明、能干,甚至包括攻击性和领袖欲。

    独居,但不要24小时独居

    新媒体女性主义召集人李军最近采访了一群整容的女人,这些女人按照男权社会对女人的要求打造了自己的美丽和生活。她们也如愿拥有众人艳羡的丈夫和婚姻。可是,她们无一例外地感到不幸福。

    同样让李军感慨的是,最近开心网上,一位北欧海归、众人心中的钻石王老五说,他很疑惑为什么中国现代女性如此含蓄,不愿意主动向男人进攻来获得自己的幸福,他同样疑惑为什么这么多中国男人都想找年轻漂亮的女人做妻子,而他只想找一个谈得来的适龄女子做伴侣。

    李军的疑问在于,每个人是丰富而独特的,主流的幸福观真的能代替个体来做幸福生活的选择吗?李银河说:“你为什么要找个有钱的,不找个漂亮的或者身体好的男人呢?”你给自己限制越少,意味着机会越多。

    期待婚姻的剩女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婚姻并不是人生中的句号,而是逗号。婚姻生活并不一定美满幸福。何式凝给出的数据是:“香港的离婚率是33%,这表示三个人结婚有一个肯定是离婚的。另外两个也不一定很快乐,可能只是没有胆量去离婚而已。”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婚。

    “单身pool”的说法是何式凝首先提出来的。自己也单身的何式凝说:单身的人怎么才能维持幸福?这需要他们所居住的城市足够大,持有不婚或者晚婚念头的人足够多,多到组成一个大池塘,单身的人就可以在其中自由游弋,排列组合。有了这样的大池塘,才能出现奔四而活得依然潇洒的单身男女。“单身只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应该有一个单身的群落。单身意味着你喜欢独居,但是不要24小时都独居,现在我们作为单独的一个人与人生的辛苦争斗很痛苦,但是我们作为一个群体,互相扶持的状态才比较舒服。”

    何式凝认为,婚姻与单身一样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你可以把婚姻理解为就是两个人的亲密关系,那么1000个人可以有1000种婚姻模式。因为每个人理解的亲密的介质不同,有的是性,有的是经济,有的是友情。婚姻可以是一家为现实原因而合股的公司,也可以是一段分居两地的柏拉图式的精神交流。当婚姻的外延更丰富,婚姻制度不死的可能性才能更大一些。”

    而海蒂对婚姻的解释更符合大众女性对婚姻的理解:84%的人喜欢婚姻最大的原因是有人为伴。喜欢那种稳定的、安全的、拥有共同的过去和未来的感觉——归属感。“婚姻已死的口号喊了数十年,但是婚姻依旧未死,这意味着今日的社会如此冷酷而对立,唯一能保证女人或男人不会被社会遗弃的地方,就是婚姻背后的家。”

    剩女的20种类型

    1.极品型:有主动剩的,也有被动剩的。如果你有着春春般身材、曾哥般气质、芙蓉般面容、冰冰般才华、灭绝般秉性,想不剩都难。

    2.有财型:储蓄卡总额近八位数,每月账单五位数,名片上头衔是CXO,进出坐驾至少四个圈,连手包和名片夹都是两个C.那么,经济适用男,在嫁你和当剩女之间给她们一个选择前者的理由先。

    3.有才型:十年前,说人家“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十年后,说人家“70%潜规则与被潜规则”。人家女博士招谁惹谁了,十年还难摆脱剩女冤名。

    4.有品型:如果女儿喜欢安妮宝贝,你大可不必紧张,即使痴迷张爱玲,甚至杜拉斯也不可怕。但若她言必称弗里达、张悬、朱天文,每周看四部以上欧洲文艺片,邮购三本台版文学书,进两次小剧场,只喝85度的现磨拿铁,那你暂时还是别为她准备嫁妆了。

    5.无貌型:一个钢琴八级、会唱昆曲、跳芭蕾,并且能写一手像样的魏碑的女人常常嫁不掉,并不仅仅是错在她太有才了,多半还因为她实在不怎么漂亮。

    6.无膜型:最大的幸运是没婚姻却有男人,哪怕是别人的男人;最大的幸福是没有爱却有性,哪怕一月才一次;最大的不幸是,钻石王老五的征婚启事十条满足了九条。最后一条,人家要处女。

    7.刚需型:女不嫁,母之过。好好的姑娘熬成婆,罪魁离不开丈母娘那刚性需求。房子车子加票子,让有心者不举,让有力者绕行。

    8.刚刚型:她半夜上厕所从不怕,早晨从不赖床,会修电灯,会重装系统,停车永远一把到位,并能熟练更换车胎,看到蟑螂从不尖叫。鉴于她暂时不想要孩子,睡觉有抱枕+棒,小区又是管道煤气,实在不知道弄个男人放家里有什么用!

    9.找爹型:男A的肩膀没有父亲宽;男B吸烟的姿势不如父亲帅;男C炒菜时不像父亲会掂勺;男D没参过军,而父亲是大校;男E有宽阔的肩膀,吸烟很帅,会掂勺,并且刚从军校毕业,可他为什么比爸爸年轻20岁呢!

    10.找仔型:每次见面,二话不说便开始刷锅子补袜子喷口水星子,最能消灭一个男人兽性的,莫过于女人的经常性母性大发。

    11.无妈型:第一个男朋友很爱她,但他妈嫌她不够漂亮;第二个男朋友很爱她,但他妈嫌她不是京沪户口;第三个男朋友很爱她,但他妈嫌她学历低还爱买衫扮靓……你说她是不是只能找个没妈的男人?!

    12.无脚型:当旅行成为生命中的主要活动,艳遇也很容易就代替了对婚姻的需要。就像《阿飞正传》说的那只没有脚的鸟,只能一直飞,再也停不下。当然,更惨的是只有一次次飞行,却很少有艳遇。

    13.无曲线型:大一时初恋男友劈腿,她第一次吃下整份巨无霸套餐。毕业后二任男友和她分手,她一口气解决两个9寸披萨。如今她独占一排沙发座安享一个KFC全家桶,再也不用担心被谁抛弃了——某类女性失恋体胖者的欣慰与忧愁。

    14.无性型:其实她认识的男人很多,且个个要好。他们总是一起喝酒、侃球、聊女人。某日某男至她家,两人刷夜对饮若干,迷糊间共寝一床,半夜他狠踹她一脚,原因是她抢了他的被子。

    15.杂食型:她恋爱过无数次,每次都百分百投入,为何还是剩女?专家:你的恋爱对象都是做什么的?剩女:大学外教、煤矿老板、乐队主唱、副区长、高中生、婚恋专家。画外音:都不靠谱。

    16.杂交型:她清纯起来像阿莲,妩媚起来像玛丽莲,落寞起来像林忆莲,强势起来像吕秀莲,放荡起来像潘金莲,哭起来像秦香莲。仔细想想,在遇到超人之前,有没有男人有足够的精力消受她……

    17.三不型:相当一批傻乎乎的痴情单身女青年共同铺垫着“三不”(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男人存在的沃土。硬套的话,同样可以把她们称为“三不”女人:不死心、不后悔、不靠谱。

    18.主义型:说女人是无原则的动物,这或许才是她们的幸福。女权主义者总是原则先行,绝大多数适婚男性即使不被吓跑,也会被“波伏娃”、“伍尔夫”们的各种原则拒之门外。每个时代都该有为“主义”献身的人。

    19.棒棒型:在她找到——比尔。盖茨的智商、布拉德。皮特的容貌、温特沃什。米勒的肌肉、休。格兰特的情调、陈冠希的性欲之结合体以前,它——振动棒是她最好的情人。

    20.拉拉型:尽管有些女人一生下来就是lesbian,但更多的则都是走过了一条从剩女或准剩女到百合,再到拉拉的微妙情感路。索性,要剩就剩得痛快、剩得彻底、剩得有腔调。

标签: 蟑螂怎么消灭最彻底小妙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