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杂谈》知篇(1): 易知易行

农百科 129 0

  引言:

  本书特点自然,简单,创新;遵循原则:以经解经,易知易行 返朴归真

  大家很少见到《道德经》从第70章开始讲解的,不谦虚的说,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抛砖引玉吧,具体原因在概述中有提到,学习《道德经》我们普通读者还是从最简单理解的入门。因为《道德经》第1,2,3章都是总结概括篇:第1章是识道,第2章是天道,第3章是圣人之道。如果大家都是如六祖慧能一样天才型,能够顿悟,那可从第一章开始学起,否则还是如神秀大师一样循序渐进吧。其实法无高下,只是适用的人群,阶段不同而已。神秀渐悟型,适用于中下根器人;慧能顿悟型,适用于上根器人。

  一.原文释意:

  原70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个人释意:

  我所说的道,很容易懂,也很容易去做,

  但是天下的(侯王)没有能理解的,更没有能做到的。

  言论要有宗旨,做事情要有依据。

  如果不理解这句话,那是因为没有弄懂我说的道.

  能懂我道的人太少,能依道而行的人就更可贵了.

  所以圣人,穿着不起眼衣服,但是却怀有象宝玉一样的真知

  二.难点字句解释:

  本章字词句意思与我们现代意思一致,没有什么特别难以理解的生字词,而且与明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观念相近,虽然大家常说知易行难。

  1.三个重点字词:

  1.行:“xíng”  “hang”  我们说这个人很“行”,意思是说这个人很厉害。为什么他行呢?其实,这个字本身已经说出了原因: 要想行(成功),需先行(身体力行)。 行了就行,不行就不行。 一个踏踏实实去做事的人,就很行;不去踏踏实实地做,肯定不行! 想未来很行,现在就必须去行。行多为自然成为行家,符合一万小时定律,365行,行行出状元,处处有能人

  2.无,这是一个奇字,大家要深入理解,2 种解释2种转化.

  无:同“無”,由“舞”引申而来.通“舞”,像一个人 ,手里拿着花枝 ,然后在 头上再加“口”,表歌唱的意思,也像祭祀者双手挥着花枝吟唱祝祷。造字本义:以歌舞祭奠阵亡勇士。后借用与上天沟通, 代替天子,比如巫婆/巫师等巫术专家;

  《道德经》大部份作“無”解,若有若无,指万物初始萌发状态,很微小,相当于分子原子质子等微粒物,类似“虚”“空”.它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相互冲和,绵绵若存。2.无:没有,同现代意思一样,如无名。

  无字有2种变化:一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原始的,有生于无;

  二是在” 兀”上加一横,强调“兀”的程度,表示“头顶全秃,没有头发”。我们有个形容开悟时的成语:醍醐灌顶,是脑感知,神出窍, 通天地.

  无知:常解没有知识;没有认识。也有学者解是:对”无”的认识,

  3.被褐怀玉:穿着不起眼的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所以历代圣人,外表樸实无华,生活简单朴素,穿着不起眼的衣服;但是内在光彩,就好像是揣着美玉一样。这是比喻,也是实际情况。圣人含蓄收敛,和光同尘,光而不耀,不自见,不自伐,一般人看不出来。就好象我们现代人强者示弱,弱者逞强,有钱的人总说自已没钱,没钱的人总喜欢显摆。

  2.三个重点句:

  1.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以经解经: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侯王得一为天下正

  熟读《道德经》之后就会觉得老子都是真实话,大白话,只是我们现代人太复杂了,将思维变得简单了也就理解老子了,所以可以说是甚易知甚易行。

  老子写书的目的,就是让侯王/后人容易懂,容易践行,从而天下和谐,走马以粪。

  2.言有宗,事有君:

  我的言论有宗旨,宗旨何在?道法自然,希言自然,知者不言

  我做事情有依据,依据何在? 执大象,执古之道:依道而说/行,法地法天法道;做事的关键,在于无为、清静、谦下、柔弱、无私、无欲、无事等。

  3.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很多说者解释为老子在发牢骚,说侯王不懂治国之道,又不理解他无为之治,更不采纳他的治国之道.个人认为老子是得道之人,不会有这种情绪,文章中提到大小多少,抱怨以德;知道心善渊,动善时;也有学者说这里的无知,就是真的没有对”无”的认知,没有进入到真知的境界,所以就不懂得老子的玄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还是依就近原则,坚持自己的解释.

  三.感悟

  宋代理学大儒朱熹和陆九渊提出来的是先知后行,格物致知;王阳明则认为知行其实是一回事,最先提出来讲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光有知而没有行,是纸上谈兵;光有行而没有知,是盲目冲撞.

  我们经常讲知识改变命运.那什么是知?知,左矢右口,口象利箭,目标行动.《道德经》中指知”道”,相当我们说的真知,真理。这个道是恍惚的,很难解释清楚,好像是忽然之间明白,不是想出来的。我读《道德经》时有很多难解的地方,都是不经意明白的.

  明白了就要行动,运用到个人管理上面,也要易知易行,简单明了,大事作于细,难事作于易;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大小多少,抱怨以德。管理目标确定分解;风险评估预防措施;任务分配,思想沟通。大道至简,易而行之;制造管理,数字游戏:1234567:销售1:核心产品/长板理论;研发2:创新,快速;行政3:人才,薪水,文化(仁性化);品质4:策划(P)执行(D)检查(C)改进(A);釆购5:适质、适价、适量、适时、适地;仓库6:整理、整顿、清洁、安全、服务、帐物;生产7:现场(S)品质(Q)成本(C)交期(D)人员(M)工艺(I)库存(P)。每项具体展开6方面:人机料法环测;结果评价4个字:多快好省。合计672项,标准一流,执行一流,企业一流;举杯同庆,喝喝酒,划划拳:六六大顺.(抱歉,原已发表,重复了)

  当然,从个人情感来说,我们也要理解老子当时的孤独:古来圣贤皆寂寞。老子是孤独的,老子治国理念,简单易行,东周王朝,弃之不用,诸侯争霸,战火纷纷,民不聊生。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国都洛邑,守藏室一职老子已三十载,厌倦,于是穿着粗衣,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天涯

  知我者希,则我则贵。左丘明: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范仲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飞: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叔牙.

  人生得一知已足亦.所以我们现代人不要害怕孤独,应习惯孤独,享受孤独.人与人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生死离别,而是三观的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孤单,非无人做伴,只是心灵深处,总有一片荒原,虚空寂静,无人走进。好的精神状态:孤而不独,独而不孤,形影单吊,怡然自乐.幸福在左,寂寞在右;幸福有寂寞里,寂寞在幸福里;

  四.体验

  总结一下,这章重点讲知行合一:易知甚易行,知行是自然伴随的,自然明白的,符合自然原则.纸上得来(前识)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知) ,知道,做到,悟道,教道,得道.

  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游戏体验一下,比如端一杯水,看看我们能拿多久?擦擦玻璃,看看我们能擦多干净,保持多久?复杂的事情简单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道德经》虽然很难懂,但我们联系生活实例,简单体验一下,你就会发现,老子的道理并不难懂,这些道理其实很平实,我们都能听懂,而且对每个人都有用。只是在生活中被人忽略。

  最后,我们可交流讨论一下,从这一章我们还有哪些启示?例如:

  1.我们怀里有玉吗?在哪里?

  2.言有宗,事有君与我们常说的言行一致有区别吗?如何做到?

  3.别人不知我时,如何释怀?试举身边2个例子

标签: 擦玻璃用什么擦最干净小妙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