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哪些书看完之后能涨知识,打开视野,拓展思维方式的?

农百科 142 0

想介绍一本书《洞察力》,作者是Tasha Eurich,它告诉你人对自我的认识可能多么错误,以及如何提高你的自我觉察能力。

首先你可能要知道什么是“了解自我的能力”。它就是: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别人眼中的我们是怎样的。

为什么要了解自己呢?首先你得明白,我们的自我觉察能力有多差:错觉1:优于平均效应

在一份针对美国80余万名学生的调研中,95%以上的人在评估自己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时都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大部分人在与一般同僚相比时,都会觉得自己更聪明,更好看,更有道德,甚至会活得更久。

但,自己“优于平均”往往是一种错觉。毕竟理论上,仅有49%的人是处于平均之上的。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当被要求评价自己时,我们也常用“中等偏上”这样的词汇。

错觉2:达克效应

Dunning和Kruger通过对人们阅读,驾车,下棋和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中发现,在有关幽默感,语法和逻辑的测试中得分低的人,对自己真实能力的评估更不准确。也就是说,能力越差的人反而自我感觉越良好。

错觉3:95% vs. 15%

Tasha和她的团队调查了成千上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虽然95%的人认为自己拥有自我觉察的能力,但实际只有不到15%展现出了自我觉察的能力。

是不是很难以置信?

有没有哪些书看完之后能涨知识,打开视野,拓展思维方式的?-第1张图片-农百科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你需要具备以下7个方面的洞察1. 对自我价值观的觉察

明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这套价值观既能帮我们定义自己想成为的的样子,也为对自己行为的评估提供标准。

2. 对自我热情的觉察

明白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什么。找到自己的热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自知的人会不断寻觅,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接近它。

3. 对自我抱负的觉察

抱负与目标、成就略有不同。定目标不难,但仅有目标并不能通向真正的洞察。与其问自己“我想达成什么?”更好的问题是,“我想从生活中获得些什么?”抱负是持续的,它永远无法被完全实现,我们可以每天醒来都再次感觉被它激励。

4. 对自己与环境匹配度的觉察

自知的人了解最理想的环境是怎样的。知道在怎样的环境中最开心最有动力,能事半功倍,并在一天结束后觉得没有虚度。

5. 对自己行为模式的觉察

具有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持续性和一致性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模式。比如,如果我某天突然在与同事交流时话中带刺,那我可能只是太累了。但如果我总对同事冷嘲热讽,那我可能是具有这样一种行为模式。

6. 对自我反应的觉察

人们在各种情境下思想,情感和行为上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我在有压力时会产生对别人的批判思想,会变得暴躁,会通过运动抒发。那这些就都是我在高压下的反应。

7. 对自我影响力的觉察

每个人的行为都会有意无意地给他人造成影响。明白自己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力,也是自我觉察的标志之一。

其实呢,这本书还讲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们惯用的错误的自我觉察方法,像是“自省=洞察”、“自省要多问为什么”、“最亲近的人能够反馈最真实的信息”、“自己比别人更了解自己”之类的其实也都是不合适的方法(想不到吧?)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自我觉察呢?一.提升内部自我觉察的方法:

1. 练习正念,帮你了解当下的自我

正念核心在于“对当下进行觉察”:放弃过度思考,让自己放松,去体会当下,全然接受当下经历的一切。和我们上文提到的多问“是什么”,少问“为什么”类似,正念强调的也是去觉察你现在想的、感受到的、做的是什么,但不去评判。

2. 改变叙事方式,帮你提升对过去自我的了解

叙事,即我们怎样讲述自己过去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关注了什么,如何解读细节,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态度,也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曾经的自己。

自我觉察能力强的人,在讲述生命的重大事件时会采用更复杂的叙事方式——他们愿意从不同的观点来描述这些事情,其中包括对事件的不同的、多样的解释。他们在讲述一段故事时,往往不会只给出一个层面的“发生了什么“,他们会进一步继续讲述在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上发生了什么,或者从不同人的立场上来说发生了什么。

自知的人接受并尊重事件的复杂性,他们不强求绝对的真实,或者一个简单、普适的真理。因为那并不存在。

二.提升外部自我觉察的方法:

1. 360度反馈

为了获得一个全面、准确的他人眼中自己的形象,我们需要了解生活中各方面的人对我们的看法:伴侣,朋友,亲人,同事……你可以在网上做一份匿名调查问卷。可以设计一些具体问题,比如:你认为我是一个懒人吗?回答是从1-10中选取一个度。

比起需要自己输出内容的开放式问题,人们更愿意回答选择题;比起是或否的二选一,在一个区间内作出选择也更加容易。而研究也指出,在匿名的情况下,人们更少受到“妈妈效应”的影响。

2. “对”的反馈

虽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和意见是提高外部自我觉察最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所有外界反馈都具有价值——我们需要寻求“对”的反馈。在选择对象时,我们要避免两种人:无爱的批评者和无批评的爱人。

不难理解,前者就是那种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指责、批评我们的人。后者是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会批评我们的人。因为这两类人的反馈带有过于浓重的主观色彩,所以对我们提高外部自我觉察没有帮助。

3. “晚餐上的真相”

这是一个需要勇气的方法,但同时也是一个有望给你的外部自我觉察带来质的提升,并改变你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顾名思义,你需要邀请一个密友以及一个家庭成员或人生导师共进晚餐。用餐时,你要请他们说出一个你让他们最恼火的地方。可以是你做过的某件事,你的某个特质等。当然,在那之前,他们需要知道你这样做的原因,以及他们有畅所欲言的权利。此外,你不能做出任何带有攻击性的回应,而是真诚地倾听。

“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中还要难以接受。但你付出了多少勇气,就有机会收获同等的成长。

认识自己是一件漫长的、足以持续终生的事情。这个过程既是一场探索,又是一种学习。Tasha在书中强调,即便是最为自知的人,对自己的觉察也不可能到达100%——因为“自己”不存在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我们在变化,也在成长。

所以,这本书还不错吧?

以上。

欢迎关注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

标签: 常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