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人生上限的,不是勤奋,而是判断力

农百科 137 0

决定人生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勤奋就是其中一种, 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这些都有道理,但正如俗话所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准确的判断力,才能规划好努力的方向,事半功倍。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思考判断能力呢?这件事不能靠撞大运,一定要有意为之,就像运动员需要通过系统训练来提高体能一样。

如果你能参考以下几个实用方法,并坚持练习,相信你在思考判断、创新想象等各个方面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常识君|有话说

决定你人生上限的,不是勤奋,而是判断力-第1张图片-农百科

01

提升视野格局

有些人看世界,是线性的、单一维度的。

如果你的视角更多元,视野更开阔,你就能提升自己的格局,就能更好地捕捉机会,更有效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有能力看到大格局,不仅是创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而且是企业高管必备的能力。

企业想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2016年的夏天,我在宜信公司就见到了一位,她叫侯琳。

宜信公司创立于2006年,在中国最早推出了个人对个人(P2P)的信用借款服务平台。

通过这一平台,具有理财需求的客户可以将手中的富余资金出借给信用好但缺资金的工薪阶层、大学生及小微企业主。

之后,公司又进入了财富管理领域,服务于富裕人群和高净值人群,以资产配置的先进理念,为客户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组合。

在宜信公司,侯琳女士负责产品开发工作,她会联合世界顶级的投资机构,比如贝莱德、瑞银集团以及高盛集团等,为客户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为优质的理财产品。

当时,宜信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唐宁先生和我正在主持高管研讨会,侯琳及其他公司高管都有参会。

会上,唐宁也谈到了他的远大构想,就是宜信不仅要为客户找到全球最为优质的理财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强大的投资能力,把宜信自己的资产管理业务做大做强。

因为当天会议时间有限,唐宁先生说完,并没有展开讨论。

虽然唐宁先生一语带过,会后侯琳却开始了思考。

在之后对她的单独辅导中,我发现,她的确深刻理解了唐宁先生远大的战略构想,真正看到了资产管理业务巨大的发展契机。

理解只是开始,具体如何落实呢?她没有被动等待,而是已经开始了主动思考。

比如,可以分几个阶段逐步推进?各阶段的战略意图及业务目标是什么?摸索尝试阶段,可以从哪几种模式开始,不同模式的主要发力点又是什么?

不仅如此,她还勇于突破现有框架、既定模式的制约,大胆构想更大的生态圈,比如,除了宜信自己的财富管理渠道,还能通过战略合作来借力哪些产品及渠道资源。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脚踏实地的执行力。要实现公司的远大构想,绝非一朝一夕,也许需要五年、十年。

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些事必须立即启动,才能在未来三五年的时间里逐步建立必要的组织能力。

这些事是什么,谁来做,也已经是她在思考的问题了。

侯琳一毕业就加入了宜信,现在才30岁出头,但已经成长为公司高管,也是唐宁非常看重的领导人才。

通过这件事,唐宁更加印证了此前对她的判断,于是更加放心地把这个挑战交给了她,充分授权,全力支持。

决定你人生上限的,不是勤奋,而是判断力-第2张图片-农百科

02

时刻坚持学习

学过管理的人,应该知道“彼得原理”,即当员工被提拔至某个无法胜任的岗位时,其晋升之路就会戛然而止。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根本,在于这个人停止了学习。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这个人的学习能力。

学习的前提是虚心,要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很多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据我观察,发展得特别快的高潜力人才力人才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总在向身边的人学习。

不信你可以问问那些从基层逐步做到高层的领导者,请他们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看看他们曾向谁学习,曾以谁为榜样,他们的贵人都是谁?

学习还要多角度,不仅要学习业务,也要学习管理,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洞察他人。

最后,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还要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洞见。

决定你人生上限的,不是勤奋,而是判断力-第3张图片-农百科

03

拓展多元人脉

高潜力人才会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并对此非常主动,即便是面对业界大佬,也不会畏首畏尾。

建立人脉,多元化是关键。

人脉网络在当今时代会显得愈发重要。无论是生态圈还是共享经济,都意味着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团队之间乃至个人之间,将有更为频繁、紧密的协作。

项目启动,需要组建项目组;项目做完,项目组解散,各自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如果你的才智得到广泛认可,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部门、其他业务以及其他公司的伙伴,协同工作。

事实上,这就是高潜力人才的成长之道,大家越是欣赏他,就越愿意跟他共事,于是他就有越多的工作机会,不断地历练提升自己。

项目做完,项目组可以散,但情谊不能散,你还要跟大家保持联系,加深彼此间的信任。信任是人脉的基础。

拓展人脉不光是指企业外部,也包括内部。

你可以大胆地与其他部门的同事建立联系,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对业务怎么看。

决定你人生上限的,不是勤奋,而是判断力-第4张图片-农百科

04

随时汲取新知

新的信息能激发学习动力,多元化的信息能激发创意灵感。

自己阅读、与人交流、参加培训,都是各种新知的极好来源。

你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每周或每月为其留下固定的时间。

1.阅读

阅读是我每天的必修课。

不仅我如此,我认识的很多企业领导及公司董事,也都是如此。

了解全球政治风向、经济走势及科技变化,对把握趋势、制定决策,甚至是合理分配时间都极为重要。

养成习惯,一年365天每天坚持花半小时了解时事,对于你将是时间回报率极大的投资。

阅读不一定是读书,即便是读书,也不要纠结于读书的数量。

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寻求新知,看看有哪些新的观点、新的洞察、新的信息。

每天的阅读时间最好能够固定,一早一晚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管你选在什么时候,至少得保证有半小时。

用这段时间,让自己与时俱进,尤其要关注新闻热点以及与你职业发展相关的大事小情。

你要格外留意业界领先企业的动态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即便是那些目前貌似与你无关的议题,也可以深入探究,拓宽视野总是好的。

中国人讲厚积薄发,这些日常的点滴积累,将来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信息定制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媒体都提供类似的服务,这样你就可以随时掌握自己关注的企业、对手、行业及市场的最新动态了。

汲取新知不仅有助于你自己的职业发展,还能使你有更多的信息洞见与他人分享,这样大家有事就会来找你商量。

时间一长,你在朋友圈里的好口碑就树立起来了。

在每天固定的半小时阅读时间里,你很可能来不及深入了解所有你感兴趣的议题。

这没关系,夹个书签、做个记号或打印出来,以便充分利用之后的碎片时间再深入阅读,比如等人开会、路上堵车以及飞机晚点等。

决定你人生上限的,不是勤奋,而是判断力-第5张图片-农百科

2.交流

一定要花时间与人交流,尤其是那些能让你的思想之门大开的人。

交流形式多种多样,可随意,比如跟部门同事约个午餐;也可正式,比如跟自己的老板谈谈心。

与好朋友及亲近的同事交流,无疑是最舒服的,但对你价值最大的交流,往往是跟那些自己不熟,甚至是未曾谋面的人。

与很多人进行简短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能够极大地拓宽你的知识面。

此外,每周或每两周跟你平常接触的圈子之外的人进行交流,也能给你带来新的视角,让你充满活力。

比如,想想自己可能的未来发展,哪几个人能给你带来有意思的信息、洞见或人脉?

从这个名单入手,未来1~2个月的沟通交流就有了方向。

即便其中有几位你还不认识也没关系,想想如何才能结识他们,谁能帮你做个介绍。

下一步就是写邮件或打电话(在中国还有发微信),跟对方约个具体的见面时间。

在与对方交流之前,想想你如何能有所贡献。

哪些信息、想法或人脉,有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兴趣?

如果交流对双方都有益处,下次你再给对方打电话,人家就会更愿意接了。

另外,还要把自己最想请教对方的几个问题写下来。提前准备,不仅能帮你在沟通时更好地聚焦,还能帮你在沟通后更好地总结。

决定你人生上限的,不是勤奋,而是判断力-第6张图片-农百科

如果希望长期跟进某个领域,你需要更为持续的交流机制,比如加入某些行业协会、俱乐部或线上论坛。

精力有限,你不能什么都参加,一定要有所取舍。哪个最相关、最重要?建议你从一个开始,如果这个不合适,再尝试另一个。

通用电气公司前任掌门人杰克·韦尔奇有个习惯,即见人都问:“What抯 new?(最近有什么新鲜事?)”

很多年前,我在电梯里碰到他,他就问了我这个问题。当时我刚去过一家制造企业,它们正在大幅降低业务经营对流动资金的依赖,因此我回答道:“流动资金为零。”

这令韦尔奇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们就着这个议题继续深入探讨下去。

之后,韦尔奇还亲自拜访了这家企业,向对方认真学习。

在与别人交流时,我也会问类似的问题,由此开始的探讨经常令我受益良多。

3.学习

这样的学习机会很多,比如行业会议、商学院的培训课程或是网上的公开课。

有些世界顶级商学院及大学的公开课还能下载,这样在出差路上也能学习。

通过网络视频,你能看到很多企业家、教授及行业专家的风采。

看TED演讲也是非常快捷、高效、好玩的学习方式,每个演讲5~20分钟,每位演讲者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

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能让你拓宽视野,还能帮你拓展人脉。

关于作者:拉姆·查兰,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大师、畅销书作家。过去35年中,为全球企业及其领导人提供常年的管理咨询服务,包括通用电气、KLM、美洲银行、杜邦、诺华制药、EMC、3M及Verizon等。与拉里·博西迪合著的《执行》曾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高居榜首。

杨懿梅,拉姆·查兰的中国业务负责人、全球唯一合伙人。近20年从业经验的资深顾问,毕业于哈佛大学、清华大学,曾就职于麦肯锡、贝恩资本,目前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授课。

本文为“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原创,摘自《高潜:个人加速成长与组织人才培养的大师智慧》,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转载请与我们取得授权。

标签: 人生常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