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秋季养生

农百科 88 0

  度过了酷暑难耐的盛夏,现已进入秋季。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该如何保养才能增强抵抗力,远离疾病呢?祖国医学又是如何教人在秋季防病健体的呢?我们现在就从中医角度浅谈秋季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讲求应天顺时,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暑热渐去,天气转寒。在气温渐凉的秋季,中医认为身体锻炼应当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幸,使志安宁,”既是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身体; 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不必要的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精神养生的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健身运动的好时期,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应因人而异来选择,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中医讲秋属金,在脏属肺,主燥。入秋后最先感觉的就是秋天的燥气。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故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怎么来养阴防燥呢?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即秋天应多吃甘寒凉润之品以润其燥,如百合有滋阴润肺、清心安神之效可入肺胃心经,生津润燥。梨有润肺、生津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生津止渴。莴笋能够清热生津,止咳,含碘量高,这对人体的基础代谢和体格发育会产生有利影响,莴笋叶的营养远远高于莴笋茎,秋季爱患咳嗽的人多吃莴笋叶可平咳。菜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物质,其维生素c的含量突出,比常见的大白菜、黄豆芽菜含量要高3―4倍,比柑橘的含量要多出2倍。中医素来有色白入肺之说。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发季节,洁白的菜花无疑是一种适时的保健蔬菜。豆芽中的叶绿素可以防治直肠癌,其中含水量丰富的天门冬氨酸,能使机体大大减少乳酸的堆积,从而有利于消除疲劳。中医认为,豆芽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利湿通下等作用。此外如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葡萄、苹果、猕猴桃、荸荠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皆为秋季养阴之佳品。

  但需注意秋季养阴防滥补。因秋季虽已转凉但终不如冬季之寒,且燥邪多伤津易化热,故不可滥用补药,尤其温补之品如人参、黄芪之类以防补益太过而“上火”;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

  养生应当顺应季节的变化。秋季多燥,易患肺部疾患故当多食甘寒润肺之品,又当调畅情志,放松心情,适度锻炼则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标签: 中医秋季养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