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拍低价写真欠下万元贷款?记者实地探访,揭秘低价背后消费陷阱

农百科 232 0

  原标题: 女大学生拍低价写真欠下万元贷款?记者实地探访,揭秘低价背后消费陷阱

  在被19.9元的特价写真吸引进店后,在校大学生小李和小达经历层层加价,分别支付了13444元和7444元,购买了一份他们完全无力支付的高价写真套餐。交易过程中,她们曾多次拒绝,但禁不住员工的软磨硬泡、强烈推荐,最终甚至被销售员拿着自己的手机,申请了网络贷款。而涉事商家“艳域东方古装摄影”则认为,消费者完全是自主消费的,不存在强制或欺诈情况。案件背后,是一份尚未解清的疑惑, 小李和小达,两位成年人,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被引导消费至预算的百倍呢?他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软磨硬泡”?换做其他人,是否能承受住这份考验?2021年315来临之际,@021视频 重新体验了“特价写真”服务,试图揭开低价影楼背后的消费陷阱 。

  

女大学生拍低价写真欠下万元贷款?记者实地探访,揭秘低价背后消费陷阱-第1张图片-农百科


  

女大学生拍低价写真欠下万元贷款?记者实地探访,揭秘低价背后消费陷阱-第2张图片-农百科


  

女大学生拍低价写真欠下万元贷款?记者实地探访,揭秘低价背后消费陷阱-第3张图片-农百科


  

女大学生拍低价写真欠下万元贷款?记者实地探访,揭秘低价背后消费陷阱-第4张图片-农百科


  

女大学生拍低价写真欠下万元贷款?记者实地探访,揭秘低价背后消费陷阱-第5张图片-农百科


  

女大学生拍低价写真欠下万元贷款?记者实地探访,揭秘低价背后消费陷阱-第6张图片-农百科


  

女大学生拍低价写真欠下万元贷款?记者实地探访,揭秘低价背后消费陷阱-第7张图片-农百科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剖析”1元”营销模式: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

  1元钱能买到什么?在生活中,1元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但在网络世界,“1元吃大餐、1元看电影”,都体现了1元经济的亲民路线。然而,1元秒杀真的是轻点鼠标便能享受实惠吗?1元团购真的都是物超所值吗?1元旅游真的能节省开支吗?面对1元消费,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1元秒杀——

  “1元实现梦想”,手快就会有吗?

  “秒杀必看,超值秒杀有返利”“1元秒杀大放假”“1元秒杀——实现梦想,只要1元”……当你在网页或手机客户端输入“秒杀”两个字时,这些极具吸引力的标题跃然于屏幕。

  “1元秒杀”这个词源于盛大传奇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中1元钱可以买到很多装备用在游戏中。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1元秒杀进入了人们的实际生活,一些电商开始发布价值大于1元的商品进行秒杀,这些商品可能是一件大衣、一双球鞋,也可能是一顿美味的牛排套餐。

  1元钱真的能买到这些商品吗?我们随机询问了身边经常网购的朋友们,没有一个人体验过1元实现梦想的快感。

  “1元实现梦想?认真你就输了。”河北某高校读大二的刘越说,“我参与过太多次了,每次都是满怀希望地等待,但最终失望而归,感觉这种1元秒杀就像是在游戏机中夹娃娃,夹娃娃偶尔还会得到一个呢。周围的小伙伴都说,秒杀根本没有机会,还不如买彩票。”

  重庆某公司职员杨柯经常网购,但从来没有参与过1元秒杀:“一是觉得秒不住,网上有各种秒杀攻略,但再厉害的攻略也抵不上一个秒杀神器速度快;二是觉得有可能会因为贪小便宜吃了大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为了体验“实现梦想”,记者参与了几个网站和手机APP的秒杀活动。

  通过手机APP点击进入“淘抢购”页面,看到即将秒杀的是原价345元的夏季冰丝凉席三件套。9点57分,我们点击进入此件商品的主页面,下方显示“库存有2件,进入秒杀”。10点整秒杀开始,我们迅速点击屏幕,然而屏幕已经显示“秒杀结束”。返回到淘抢购页面,只见提示51秒内抢光37件。

  失落之余我们也疑惑,为什么库存只有2件的商品却在51秒内抢光了37件呢?我们联系了网站客服人员,客服人员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有可能1元秒杀的商品只有2件,其他35件并不是以1元价格卖出的,这要看卖家是如何设置的,具体情况只能询问卖家。”

  秒杀真的是“手快有,手慢无”吗?还是一场虚幻的、根本没有实物交易的噱头?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1元秒杀是互联网经济中商家的一种营销方式,它通过极低的价格吸引客户以达到宣传目的。1元秒杀有其合理性,但作为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大的商家或知名APP进行抢购,以防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欺骗的情况。在秒杀前,应详细了解产品库存、是否包邮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以防上当受骗。”

  赵占领认为,商家应明确告知用户规则,不能用模糊的说法和数字来诱惑消费者。“比如,将不同价位的交易数量都显示在1元秒杀这个项目中,就容易对消费者形成误导。”

  1元团购——

  “馅饼”真的不变味吗?

  家住北京丰台区的李菲在追求“美”的道路上遇到了不愉快:“我下班回家时接到一张小区附近美容院的宣传单,上面写着:‘1元团购去黑头,还您光滑鼻头。先到先得,仅限50名’,想着1元钱就能去除黑头,我就通过他们的微信账号团购了一张消费券,还觉得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

  但当李菲来到这家美容院准备消费团购券时,烦恼也随之来了。

  美容师为李菲涂上了一种膏状产品后,告诉她这种膏状产品便是她团购的产品,主要用于使毛孔扩张,但是鼻子上的黑头需要用一种贴纸才能粘出,而这种贴纸需要另外支付15元。“我问她不是1元就可以去除黑头吗,她告诉我涂上这种药膏也可以通过用手挤出黑头的方式去除,但会对毛孔造成伤害,建议我花15元体验她们的贴纸。”

  为了达到美容效果,李菲决定花15元使用美容院的贴纸。黑头被去除了,但是美容师又告诉她,现在毛孔是扩张状态,需要使用美容院的定制款精华液来收缩毛孔,单独体验一次是99元,购买一瓶是159元,可以多次使用,回家以后也可以自己进行日常保养。“无奈之下,我只好又花99元完成了这次皮肤护理。”

  毫无疑问,1元团购在开拓新客户、集聚人气方面功不可没,但在红红火火的“1元团购”中,像李菲这样“被升级”消费的事并不少见。1元团购的理发券,洗发、吹发可能需要另付;1元团购的美甲券,可能只给涂指甲油,只有花钱升级才能使用甲油胶……一些商家在消费细则中含糊其辞,消费者持“1元团购券”到店后,商家又想方设法进行捆绑销售、暗中提价,使消费者不得不进行二次消费甚至多次消费。消费者参加以实惠为初衷的团购,却最终被1元钱的诱饵吸引,掉进了商家的圈套中。

  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团购平台和渠道日益增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监管难度。对此,赵占领认为,商家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明确告知用户产品规格或使用规则。作为消费者,应看清楚团购产品说明是否清晰,有没有附加消费和使用限制,比如使用时段、使用地点、是否需要提前预约等,保障自己的权益,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在团购时一定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团购网站页面、团购商品页面、电子商务订单以及团购券,以便在维权时使用。”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创新了营销模式,为各方共赢提供了新思路。在低价团购的运营模式里,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价格低廉带来的成本损失,比如可以得到团购网站或手机钱包的补贴和支持,这也正是“平民经济学”的奥秘所在。商家在团购中设置二次消费等隐性消费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不利于电商自身健康发展,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秩序,让1元团购变了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在线旅游网站之间的竞争模式要从价格战过渡为服务战。要坚持“创新和诚信并举、更加注重诚信,公平和效率并举、更加注重公平”的精神来开发旅游产品,通过货真价实的服务来取得竞争优势地位和消费者口碑,而不是一味地大打“价格战”。


标签: 消费陷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