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心理学:人性不可言,不可研,不可验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
人这一生遇到的90%的烦恼,都能用心理学解决。
深以为然。
一对年轻夫妻感情很好,但妻子仍不放心丈夫的忠诚度,于是就让自己的闺蜜出马,考验丈夫是否花心。
在一个中秋月圆之夜,妻子“出差”在外,闺蜜“偶遇”丈夫,于是闺蜜与丈夫双双中招,睡到了同一张床上。
结果是夫妻离异。
我们之中最坏的人有那么多的善,而这么多恶却在我们最善的人身上,恶是我们多数人必须带着,去找其他人的每个过错的。
说到底,人这辈子所烦恼的,无非就2个问题:
“自己内心的问题”、“和别人相处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每个人都随时随刻的在搜集能证明自己正确的证据。
主动忽略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信息,而看到能证明自己正确的信息就赶紧收集下来,并自我加强为“信念”、自我加强为“信仰”。
敢挑战我的信念信仰?打你!
所谓“相见恨晚”、“英雄所见”,无非是两个人观点相同、互相印证、互相鼓励、互相慰藉、互证正确而已。
人不服现在的任何人,只服结果,因为现实的结果无法辩驳和客观存在。也就会只看到现存的结果,看不到未来的发展。
所以人拜金、崇拜英雄、崇拜成功人士、崇拜当下比自己厉害的人。
拜金。
有钱就有一切,只有钱是最实在的,为了获得TA我宁可不择手段。
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很常见,如同我们看到的,大范围的拜金会带来社会整体大面积的道德失律,杀伤力巨大。
追名逐利——追求优越感:「优越感只不过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态走路。」
去年「上海假名媛事件」风靡了整个网络,无论她们是出于自我虚荣,还是想拍拖富人的目的,其本质无外乎都是想要被人羡慕,被人看得起,以炫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内心的卑微。
她们在对外宣告,我是上流社会的人,我住的酒店,吃的美食,享受的娱乐,交往的男朋友,都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她们疯狂地追求着想要强于普通人的优越感,来补偿内心中扭曲的自卑情结。
自卑可能会寻找欺骗性的满足和唾手可得的补偿,而不是通过真正的努力来追求优越感。
其次,可能想追求名声,成为备受瞩目的领导和英雄人物,因为他特别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他还可能彬彬有礼、对人和善,同情弱者,以赢得他人的认同。
我们总说,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爱表现什么,这句话没毛病。
丹麦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得主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在众多候选者中,芬森选中了一个叫哈里的年轻医生。
但芬森担心这个年轻人不能在十分枯燥的医学研究中坚守。芬森的助理乔治提出建议:让芬森的一个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看他会不会动心。
然而,芬森却拒绝了乔治的建议。
他说:“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制点上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
哈里出身于贫民窟,怎么会不对金钱有所渴望。
如果我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一方面要给他一个轻松的高薪工作,另一方面希望他选择拒绝,这就要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
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
若干年后,哈里成为丹麦医学家,当他听说了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事,老泪纵横地说:“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的利益做诱饵,来评估我的人格,我肯定会掉进那个陷阱。
因为当时我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我的弟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如果那样,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对一个嗜吃者端出美味,让一个美女对一个正值壮年的男人频送秋波,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食色,性也”
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没有错,但前提是,你的努力要能配得上你的目标!
一个自卑的人,是一个以上进去掩盖自卑的人,也可能会长时间这样健康地自卑下去。过去的自己在某种程度上称得上贪婪,不光是物质上,也有精神上。
同时疯狂地想要用自己生命当中的一部分去交换一些自己“以为”自己想要的东西。
最后,反而给自己带来的是极大的透支感,以及不胜枚举的挫败经历。
直到开始了时间统计,让自己看到自己生命的边界在哪里,让自己实事求是地去对待余下的生活。让自己认识到了尺有所短,与此同时也认识到了寸有所长。
让自己接受了自己的普通,也让自己更加理解了时间对于每个人的公平。
我们的一生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说出这样或那样的谎言,但惟独需要坦诚相对的,便是自己。
从大自然造人到现在,时间还太短了点,以至于我们还不知道人到底是什么。
从过去的一个世纪来看,经过了数次浩劫般的灾难和跨越式的科技进步之后,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增加了不少。
照这个速度下去,迟早有一天,在我们对人性有更多的了解之后,更多的人会知道怎么让自己好好活着,也知道怎么让他人活得更好。
生活是一场隐忍,是用一生的时光承担命运的安排,身为之而行,心之而守。
人间烟火,总会有些灼热或薄凉,熏染了四季的气息,穿过沧海桑田,见证化茧成蝶。
世界很单纯,人生也一样。
不是世界复杂,而是你把世界变复杂了。
标签: 心理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