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使用方法-艾灸后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艾灸

农百科 129 0

  如何施灸?

  艾灸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就是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就将艾绒直接放在皮肤上进行灸治。直接灸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两种。化脓灸,顾名思义,就是灸至皮焦肉烂,令发灸疮,不仅痛苦,也多会留下瘢痕,因此较少被人接受。非化脓灸,是指一般灸到皮肤起小泡但不致化脓即可。虽说化脓灸的程度比化脓灸要轻得多,但有些人仍然怕烫接受不了,于是就有了间接灸,也叫隔物灸。

  隔物灸就是用其他物体将艾炷与穴位隔开,这样就不会烫伤皮肤。最常用来做隔物的有姜、大蒜片、盐等。因为这些物体不但能隔热,使皮肤免受烫伤之苦,而且本身亦有药力,可以借助艾灸的火力得以发挥,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比较多。不过,这种办法要不停地更换艾绒,所以比较麻烦,而且艾绒燃烧的气味也不太好,而且满屋是烟,所以人们又做了改进,在艾绒中加入其他材料,制成无烟艾条。艾条施灸是现在用得最多。

  

艾灸的使用方法-艾灸后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艾灸-第1张图片-农百科


  那么如何使用艾条呢?首先将艾条点燃,然后将中指、食指置于被灸穴位的两旁,目的是测知患者的受热程度,以微烫而不感到疼痛为宜。另一只手持艾条,悬于距皮肤3~4厘米的地方施灸。如果艾条积灰过多,先将其拿离人体,将上面的灰吹去再灸,灸15分钟,等到皮肤微红即可。一般病每日灸一次,急病可灸2~3次,连续15~30次为一疗程。但如果同时灸好几个穴位,手臂因为长时间持艾条往往会感到酸痛,于是人们又发明了灸架和灸盒,平时只要将艾条固定在上面就可以了,这样就完全将双手解放出来。由于盒子的底部有铁丝网,能接住艾条燃烧时落下的灰,所以不用担心烫伤皮肤。

  不同的疾病,灸的穴位也不同。比如胃痛可以灸中脘和足三里,月经不调灸关元和三阴交,颈椎病、颈项痛,灸风池及大椎,腹泻灸天枢,肩周炎灸肩井和阿是穴(肩胛骨区周围痛点),腿痛灸委中、阿是穴、足三里,失眠灸涌泉、神门、心俞、足三里。感冒也可以用艾灸来治疗。将艾条点燃,从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开始,沿着鼻梁往上走,至印堂,再沿眉梁骨至太阳穴,灸至皮肤微微发红即可。如果只想起到保健效果,则灸关元、气海和足三里。

  另外,现在的女性由于经常吃冷饮、吹空调、穿露脐装,所以体内的湿寒之气较重。而艾叶本就是纯阳之物,再加上火的温煦作用,祛寒邪的效果很好。取四个长方形的艾盒置于背部督脉之上,灸15分钟,然后再翻转身体,在任脉之上灸15分钟。这种灸法有点类似于美容院里的“盘龙灸”,灸完之后身体会有温暖、畅陕的感觉,脸色也会变得红润有光泽。

  从上面可以看出,治疗疾病有时要同时灸几个穴位,那么先后主次如何来划分呢?《备急千金要方》认为,“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也就是说,如果上下都有配穴时,应该先灸阳经,再灸阴经,先灸上部(背部),再灸下部(胸腹)。如果不讲次序,可能产生不适感。灸完之后,半小时内不能碰冷水。想洗澡也要半小时之后,而且必须是热水。如果灸的过程中出现上火、皮肤痒、口渴、便秘等不适现象,不必惊慌,只要停灸几天症状就会消失。此外,凡是带“风”的穴位最好别灸,特别是风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风府是直通脑髓的,灸的话,就会损伤阴精。面部穴位最好不灸或少灸。

  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能将一种草发展成千年文化,并造福于众生,足见中华文化的深邃,也让我们一起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标签: 艾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