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医养生:浅谈“七情过激”的危害,以及该如何调养
喜与乐,是人开心的表现,是当人们盼望、欲念的目的达到后,心情愉悦的一种兴奋状态。一般情况下,保持这样的心情能使人体气血调和,有利于消除疲劳,缓解人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以增强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对健康大有裨益。但“过喜过乐”却会伤身。
如突发的过喜,或者为一事一物而长时间喜乐不停,超过了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时,喜就成了一种致病因素,严重者常因过喜而丧命,就成了“乐极生悲”。中医认为,“过喜伤心”。因过喜而导致的常见病有高血压、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窒息、流产、气胸、失眠等。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到“喜而不过”呢?首先,易过喜的人,一定要认识到“过喜”的危害,在平日多点忧患意识,多看看与别人的差距,不存非分之想,不图非分之欲。以安定平静的心情对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所获得的财物、所荣获的名誉等,顺其自然,不要得意忘形,以免乐极生悲。
作为七情之一,无论什么样的情绪,在一定范围内,是人的正常情志反应,悲伤也不例外。但是,长时间或过度悲哀,却可使人头晕乏力、心神不宁、心灰意冷,甚至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等。因此,悲伤也是一种不良情绪,也是致病之因。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要悲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要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呢?不是的。从养生角度来讲,遇喜则乐、遭不幸则悲乃人之常情,强忍悲痛对身心反而无益,顺其自然,则可疏泄不良情绪。对于痛哭不止或痛不欲生者,则要以思止哭,进而化悲痛为力量。切莫长期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否则会有碍身心健康。
忧,即忧虑、愁闷,与悲相似。是人们对某些不顺心、不愉快的事情产生的一种担心。暂时而轻度的忧伤,有助于对所遭挫折进行重新认识,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的益处,但忧虑过度,则会伤及健康。中医学认为,忧为肺志,过度的忧伤最容易伤肺,而致肺气郁结,气机闭塞等。过忧还会导致抑郁症、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不孕症、阳痿、遗精滑泄、癌症、脱发、头发早白、失眠、神经衰弱、精神疾病、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患。
那么我们要怎么对待忧伤这种情绪呢?
(1)移情于山水之中,在自然中宣泄郁闷,往往能帮助您走出痛苦。
中国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常以此法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2)在日常生活中,当忧郁悲伤时,不妨去想一些令自己快乐幸福的事情,或者做一些愉快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看电影戏剧等,以排解心中忧愁。
怒,发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脾气、发火。一般来说,怒不会对身体构成危害。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还能发泄压抑的情绪,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益处,但暴怒、愤怒或长期发怒则会严重影响健康。那么我们要怎么把握自己,不让自己过怒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泄怒。心里面有什么委屈,有什么感到不公平的事情,要及时地发泄出来,以免情绪累积,到了爆发时导致过怒。比如,我们可以向知己、亲人倾诉自己的委屈,求得别人的开导和安慰;或者大哭一场,以减轻心中的郁闷情绪;或者面对着沙袋猛击几拳,面对着高山大吼几声也可达到发泄愤怒的目的。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移怒。不要让自己的情绪一直陷在愤怒之中,而要学会将情绪转移。可以在愤怒时,强制自己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如唱歌、看电影、听音乐、散步、做操等,使头脑逐渐冷静下来。
思,是人的精神高度集中思考、谋虑的一种情绪。正常的思考会使头脑越用越灵,使智慧越来越高,并可延缓大脑衰老。但过思、百思不解则会使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机体为适应这种“紧急状态”,肾上腺会释放大量激素。紧张一旦超过机体承受的限度,体内分泌过多的激素,就会对身体的健康起破坏作用,易导致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心脏病、高血压、甲亢、失眠、偏头痛以及精神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
对于防治过思,首先我们应该在日常思考时有张有弛,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可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诸如唱歌、绘画、集邮、养花、垂钓。同时我们还要广闻博览多请教,有时自己苦思冥想而不得解的问题,往往请教别人能豁然开朗,避免了自己陷入“过思”之中。
另外,我们也要学会交流。避免自己钻牛角尖。
标签: 中医养生